第214章 实验数据(2/3)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3/3)页
了。
但今天下班之后,他肯定会去查一查这方面的消息。
如果是真的,那陈舟来处理数据,他是一点意见都没了。
开玩笑,专业搞数学的人,还处理不了一些实验数据了?
已经在回燕大路上的陈舟,并不知道实验室里发生的事情。
就算知道,他估计也不会解释。
等到实验数据处理完,把结果拿出来的时候,那质疑自然会烟消云散。
其实,杨依依本来也不打算多话的,可这个看着热情的林孝恩学长,却在背后嘀咕她的开心,那怎么行?
回到燕大后,陈舟简单解决了午饭,便回到宿舍,带着电脑来到了图书馆。
说是两天时间,其实按他自己的实际预估,大概一天半吧。
“阳极杆箍缩聚焦二极管中的电流发展过程,让我想想……嗯……”
【开始在低电压时,电子沿径向运动,属于空间电荷限制流。在较高电压下,弱箍缩开始,电子开始接近阳极,沿表面掠入射。】
【在更高的电压下,发生了强箍缩,形成自磁绝缘流,借助阳极产生的离子作用,电子流向阳极杆的尖端。在磁限制区域电子流等位线形成,大部分电流达到阳极杆的尖端。】
把这个过程写在了草稿纸上后,陈舟又看了一遍,习惯性的点了几下草稿纸,便继续写到:
【在非圆柱几何机构中,在非相对论空间电荷限制下,由Langmuir和Blodgett公式给出的空间电荷限制流公式可以推知,二极管电流在Rc/Ra为常数的情况下,电流I与Ra成反比,与l成正比……】
【也就是,发生箍缩的临界电流Ic=α·8.5·(γ0²-1)^(1/2)/ln(Rc/Ra),它与长度无关,仅仅依赖于阴极半径与阳极杆半径之比Rc/Ra的值……】
【……当有离子时α增加,从Rc/Ra≈1~2时的α=1.6,增大到Rc/Ra=16时的α=3,γ0为相对论因子,且γ0=1+eV0/mec²。】
【因此,在离开二极管距离1m处所产生的剂量可以用D(t)=7×10^(-4)I(t)V(t)^1.11rad.s^(-1)。】
根据阳极杆箍缩聚焦二极管中的电流发展过程,陈舟先把需要用到的公式整理了出来。
于他而言,这才是舒服的数据处理方式。
第(3/3)页
了。
但今天下班之后,他肯定会去查一查这方面的消息。
如果是真的,那陈舟来处理数据,他是一点意见都没了。
开玩笑,专业搞数学的人,还处理不了一些实验数据了?
已经在回燕大路上的陈舟,并不知道实验室里发生的事情。
就算知道,他估计也不会解释。
等到实验数据处理完,把结果拿出来的时候,那质疑自然会烟消云散。
其实,杨依依本来也不打算多话的,可这个看着热情的林孝恩学长,却在背后嘀咕她的开心,那怎么行?
回到燕大后,陈舟简单解决了午饭,便回到宿舍,带着电脑来到了图书馆。
说是两天时间,其实按他自己的实际预估,大概一天半吧。
“阳极杆箍缩聚焦二极管中的电流发展过程,让我想想……嗯……”
【开始在低电压时,电子沿径向运动,属于空间电荷限制流。在较高电压下,弱箍缩开始,电子开始接近阳极,沿表面掠入射。】
【在更高的电压下,发生了强箍缩,形成自磁绝缘流,借助阳极产生的离子作用,电子流向阳极杆的尖端。在磁限制区域电子流等位线形成,大部分电流达到阳极杆的尖端。】
把这个过程写在了草稿纸上后,陈舟又看了一遍,习惯性的点了几下草稿纸,便继续写到:
【在非圆柱几何机构中,在非相对论空间电荷限制下,由Langmuir和Blodgett公式给出的空间电荷限制流公式可以推知,二极管电流在Rc/Ra为常数的情况下,电流I与Ra成反比,与l成正比……】
【也就是,发生箍缩的临界电流Ic=α·8.5·(γ0²-1)^(1/2)/ln(Rc/Ra),它与长度无关,仅仅依赖于阴极半径与阳极杆半径之比Rc/Ra的值……】
【……当有离子时α增加,从Rc/Ra≈1~2时的α=1.6,增大到Rc/Ra=16时的α=3,γ0为相对论因子,且γ0=1+eV0/mec²。】
【因此,在离开二极管距离1m处所产生的剂量可以用D(t)=7×10^(-4)I(t)V(t)^1.11rad.s^(-1)。】
根据阳极杆箍缩聚焦二极管中的电流发展过程,陈舟先把需要用到的公式整理了出来。
于他而言,这才是舒服的数据处理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