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三十九章 全国巡回宣讲团(二)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就这样,一来二去的,顾家便新得了不少宝贝。而且,顾惜惜没事的时候便和太太们逛街,了解到京城时鲜的布料和吃食,便不可避免地想到了远在青山县的叶枫。
于是,给膝下三个孩子买衣物首饰的时候,基本上准备的都是四份的量。
秦氏看了,摇了摇头,但到底没有点破。好在顾惜惜也是有分寸的,买归买,想归想,但终究是没有寄出去。反正他们现在远在京城,想来叶枫那个狗皮膏药是无论如何都追不来了的。
上升期的顾家,被多少人眼红人家的盯着,就等着他们出错呢。从京城寄出物品去外地原本是常事,但是,若是有心人顺藤摸瓜开始调查,难免会得出什么结论来。
这可是大伙都不愿意看见的结局。
现在好了,白知县要去全国巡回宣讲,那么,去一趟青山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,再正常不过。想了想,顾惜惜便将那些礼物的分量加重了,看得秦氏直叹气。
不过,想了想顾惜惜这辈子都见不着那个孩子了,一时又有些心软,也就由着她去了。
晚间,应酬完毕的白知县回到家里,顾惜惜伺候着梳洗了,躺在床上,这才说道:“相公,我买了些礼物给叶枫,到时候你记得给他捎过去。”
白知县今晚得了恭维,秦氏对他态度也还算好,因此,心情正是好的时候。顾惜惜一说,他也想起来叶枫,便道:“嗯,这孩子是个不错的,夫人和我想到一处去了。那你就先将礼物备着,我出发的时候带上就是了。”
闻言,顾惜惜心里欢喜得很。
得了准信,顾惜惜这才又兴奋起来,第二日起来又开始大肆采购,看得秦氏直呼受不了。要说她买那么多东西,加上白知县自己的,可要怎么带啊?
不过,也根本不用秦氏担心,因为顾惜惜觉得之前买的已经过时,且很多不过是顺便买的。现在好了,得了白知县的肯定回复,她便毫无顾忌地采购起来,样样都是好的。
顾家高兴,张家也是一样,邻居们都知道了张亭出息了,离下一次大爆发指日可待,都开始去张家串门。这样一来,张家这几日简直比过节还要热闹。
相比于严肃、李慈和宋徽家,张亭家算得上后起之秀。他家祖上原本也是世代做官的,不过三代前却是家道中落,慢慢地便退出了大家的视线。
而后,也不知道为何,张家竟是连一个进士都没出。
这样的情况在京城其实不多见,毕竟世家子弟枝繁叶茂,子嗣昌盛,一是有资源,二是人多,这个不行那个好,总有一个好的。
但是张家却是个例外,家中男子大多不娶妾,所以人丁自然不如其他家族兴旺。
就这样,渐渐地,但凡有点家世的,都不再与张家结交。京城的人最是现实,谁家的大人在朝廷里得宠,谁家的孩子发展势头大,大家都一清二楚。
就算是你不去打听,也有人主动上前说给你听。
就这样,在张亭这一代,在他小时候,张家便从京城世家里消失了。无论大小聚会,都没有人邀请。见状,他们也是硬气的,且知道去了也受冷眼,还不如不去。
不去应酬,倒是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处理事情,打理生意的打理生意,想科考的便埋头苦读,倒也安静。
好在到了这一代,终于出了个张亭。这孩子打小便十分聪明,三岁能诵诗,五岁能背完论语,六岁背完诗经,生来就是读书的料。
张家人喜极而泣,等了三代,终于有张家子弟有出息了。
就这样,在家里不计钱财的培养下,张亭这一路上就像开了挂一样,从童生试到秀才,从举人到进士,有些人考到三四十岁都未必考得过,他倒好,不过十七岁便中了进士。
后来,又因一直走的是律法路线,简直能将当朝所有的律法倒背如流,于是被明尚书亲自向皇上要到了刑部工作。
只是,在刑部两年,他却发现根本没事可做,那股一直要往上爬的心思渐渐地便不见了。众人原本就期待着他升官,却不承想进了刑部,无官职,且看着也没什么朝气,那颗期待的心渐渐地也就不再期待了。
张亭本人也一样,他已经十九了,却还未成家,于是,张家又开始为他物色良缘。反正他还不到二十,天天跟着一群中老年人,没有开窍也是正常的。
好在一只脚已经踏进了京城的官场,熬熬也许就出头了。再说了,也许成家了就开窍了呢。
但是,白知县的到来却给了他这样意想不到的收获。也应了那句话,是金子总会发光的。
于是,张家人自动停止了给张亭找良缘的事,当然,确切地说不是停止了,而是眼光更高了。
他们之前一直都是在寻找那些诸如翰林院学士啊什么的家庭,觉得这样的家庭最是清贵,却又不是高攀不起,又可以成为助力,简直是一举多得。
且对方多半是愿意结亲的,毕竟来他们张家是做少奶奶,而且不出意外的话,张亭几乎也是不会纳妾的。就这样的条件,也不会辱没了女方。
但是,现在看来,却是委屈张亭了。
所以,尽管张亭不在家,但是,闻风而来的邻居啊、远亲啊、媒婆什么的倒是不少。
张亭却是不知道这些的,因为除了皇帝金口一开的当天他回家报了喜讯外,不出半个时辰便拉着一辆马车的东西到了户部,哦,是打拐司门口。车里装的,全部是衣服和吃食。
张亭的娘赵氏怕他冻着了,连冬天的大毛衣服都带上了。却是哪里知道打拐司现在风光得很,一应物品都有,或者说应有尽有,根本用不着她准备。
且以张亭这样的年纪,最是热血,根本不怕冷。就算是怕冷,为了风度,也是要保持形象的。他才不会愿意穿赵氏准备的那些臃肿的衣衫。
不过,为了不让赵氏担心,他全部都接受了。反正带过来就是了,穿不穿还是他自己说了算。
现在的打拐司虽然依旧设在户部,但却已经自立门户,相当于独立的部门。
户部迫于压力,主动给打拐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如果您觉得本书还不错,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(QQ、微信或微博好友),支持作者!
第(1/3)页
就这样,一来二去的,顾家便新得了不少宝贝。而且,顾惜惜没事的时候便和太太们逛街,了解到京城时鲜的布料和吃食,便不可避免地想到了远在青山县的叶枫。
于是,给膝下三个孩子买衣物首饰的时候,基本上准备的都是四份的量。
秦氏看了,摇了摇头,但到底没有点破。好在顾惜惜也是有分寸的,买归买,想归想,但终究是没有寄出去。反正他们现在远在京城,想来叶枫那个狗皮膏药是无论如何都追不来了的。
上升期的顾家,被多少人眼红人家的盯着,就等着他们出错呢。从京城寄出物品去外地原本是常事,但是,若是有心人顺藤摸瓜开始调查,难免会得出什么结论来。
这可是大伙都不愿意看见的结局。
现在好了,白知县要去全国巡回宣讲,那么,去一趟青山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,再正常不过。想了想,顾惜惜便将那些礼物的分量加重了,看得秦氏直叹气。
不过,想了想顾惜惜这辈子都见不着那个孩子了,一时又有些心软,也就由着她去了。
晚间,应酬完毕的白知县回到家里,顾惜惜伺候着梳洗了,躺在床上,这才说道:“相公,我买了些礼物给叶枫,到时候你记得给他捎过去。”
白知县今晚得了恭维,秦氏对他态度也还算好,因此,心情正是好的时候。顾惜惜一说,他也想起来叶枫,便道:“嗯,这孩子是个不错的,夫人和我想到一处去了。那你就先将礼物备着,我出发的时候带上就是了。”
闻言,顾惜惜心里欢喜得很。
得了准信,顾惜惜这才又兴奋起来,第二日起来又开始大肆采购,看得秦氏直呼受不了。要说她买那么多东西,加上白知县自己的,可要怎么带啊?
不过,也根本不用秦氏担心,因为顾惜惜觉得之前买的已经过时,且很多不过是顺便买的。现在好了,得了白知县的肯定回复,她便毫无顾忌地采购起来,样样都是好的。
顾家高兴,张家也是一样,邻居们都知道了张亭出息了,离下一次大爆发指日可待,都开始去张家串门。这样一来,张家这几日简直比过节还要热闹。
相比于严肃、李慈和宋徽家,张亭家算得上后起之秀。他家祖上原本也是世代做官的,不过三代前却是家道中落,慢慢地便退出了大家的视线。
而后,也不知道为何,张家竟是连一个进士都没出。
这样的情况在京城其实不多见,毕竟世家子弟枝繁叶茂,子嗣昌盛,一是有资源,二是人多,这个不行那个好,总有一个好的。
但是张家却是个例外,家中男子大多不娶妾,所以人丁自然不如其他家族兴旺。
就这样,渐渐地,但凡有点家世的,都不再与张家结交。京城的人最是现实,谁家的大人在朝廷里得宠,谁家的孩子发展势头大,大家都一清二楚。
就算是你不去打听,也有人主动上前说给你听。
就这样,在张亭这一代,在他小时候,张家便从京城世家里消失了。无论大小聚会,都没有人邀请。见状,他们也是硬气的,且知道去了也受冷眼,还不如不去。
不去应酬,倒是有了更多的时间来处理事情,打理生意的打理生意,想科考的便埋头苦读,倒也安静。
好在到了这一代,终于出了个张亭。这孩子打小便十分聪明,三岁能诵诗,五岁能背完论语,六岁背完诗经,生来就是读书的料。
张家人喜极而泣,等了三代,终于有张家子弟有出息了。
就这样,在家里不计钱财的培养下,张亭这一路上就像开了挂一样,从童生试到秀才,从举人到进士,有些人考到三四十岁都未必考得过,他倒好,不过十七岁便中了进士。
后来,又因一直走的是律法路线,简直能将当朝所有的律法倒背如流,于是被明尚书亲自向皇上要到了刑部工作。
只是,在刑部两年,他却发现根本没事可做,那股一直要往上爬的心思渐渐地便不见了。众人原本就期待着他升官,却不承想进了刑部,无官职,且看着也没什么朝气,那颗期待的心渐渐地也就不再期待了。
张亭本人也一样,他已经十九了,却还未成家,于是,张家又开始为他物色良缘。反正他还不到二十,天天跟着一群中老年人,没有开窍也是正常的。
好在一只脚已经踏进了京城的官场,熬熬也许就出头了。再说了,也许成家了就开窍了呢。
但是,白知县的到来却给了他这样意想不到的收获。也应了那句话,是金子总会发光的。
于是,张家人自动停止了给张亭找良缘的事,当然,确切地说不是停止了,而是眼光更高了。
他们之前一直都是在寻找那些诸如翰林院学士啊什么的家庭,觉得这样的家庭最是清贵,却又不是高攀不起,又可以成为助力,简直是一举多得。
且对方多半是愿意结亲的,毕竟来他们张家是做少奶奶,而且不出意外的话,张亭几乎也是不会纳妾的。就这样的条件,也不会辱没了女方。
但是,现在看来,却是委屈张亭了。
所以,尽管张亭不在家,但是,闻风而来的邻居啊、远亲啊、媒婆什么的倒是不少。
张亭却是不知道这些的,因为除了皇帝金口一开的当天他回家报了喜讯外,不出半个时辰便拉着一辆马车的东西到了户部,哦,是打拐司门口。车里装的,全部是衣服和吃食。
张亭的娘赵氏怕他冻着了,连冬天的大毛衣服都带上了。却是哪里知道打拐司现在风光得很,一应物品都有,或者说应有尽有,根本用不着她准备。
且以张亭这样的年纪,最是热血,根本不怕冷。就算是怕冷,为了风度,也是要保持形象的。他才不会愿意穿赵氏准备的那些臃肿的衣衫。
不过,为了不让赵氏担心,他全部都接受了。反正带过来就是了,穿不穿还是他自己说了算。
现在的打拐司虽然依旧设在户部,但却已经自立门户,相当于独立的部门。
户部迫于压力,主动给打拐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如果您觉得本书还不错,请粘贴以下网址分享给你的(QQ、微信或微博好友),支持作者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