五百六十二章 熙宁二年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发作了一首诗,极目王畿四坦然,方舆如地盖如天。始知恃险不如德,去匀胜残已百年。”
章越揣摩诗中的意思,在德不在险是吴起说的。
但在宋朝时,宋太祖赵匡胤觉得汴梁四通八达无险可守,打算迁都洛阳。
当时后来的太宗皇帝赵光义反对用了一句‘在德不在险’。
赵匡胤因这句话放弃了迁都。
司马光这首诗说得就是这件事,在王畿汴京往四面极目远眺,都是一片平坦的平原,大地好似四四方方的车舆天就是一个盖子。
我如今才明白了太宗那句在德不在险的意思,我大宋立国百年都是靠得这句话啊。
政治家作诗当然不是随随便便作的,都有抱负以及抒发政治意图在其中。
司马光去视察黄河时,正好他与王安石因为延和殿理财的事刚刚吵完,之后经过章越提议在两制以上官员中又吵了一番,最后司马光当然是输了。
连官家也帮着王安石。
司马光这首诗重提在德不在险,也就说祖宗百年来的制度一直运行的好好的,官家和王安石干嘛一定要变呢?
治理国家仁德才是第一位,至于险要与民不加赋国用足什么的都是术,而不是道啊。
舍道而求术,可乎?
章越向司马光道:“内制,仁德是为儒家之术,先王之道,除了仁德二字,可有其他?”
司马光看向章越反问道:“仁德夹杂了其他还是仁德吗?”
章越当场领教了司马光的口才,于是亦反问:“那么内制又如何看董子(董仲舒)和扬子(扬雄)呢?”
“他们是不是儒呢?”
“董子引法入儒,扬雄引道入儒,魏晋时的玄学,便是引老庄入儒。”
“我听说提点广南西路刑狱的周濂溪(周敦颐)以及他的学生程正叔(程颐)之学,他们讲究性命之学,这在以往我等儒生是连想也想不到,我想日后有人引释入儒也不奇怪。”
“仁德可以是道,这不可以变的,但术却可以变!”
章越讲了一番,然而司马光却并不认同章越的说法。
章越也没打算说服司马光,这不是人可以办到的事。
他继续道:“内制此番视察河工所主张的建约之策,朝廷已是允了,内制可知是谁推动此事的?”
司马光建议在河上建丁字坝,逐步减少北流流量,让北流的黄河慢慢自淤,同时加大东去的流量。
“此案正是王介甫在御前大力支持的。”
司马光没料到竟是王安石支持的。
司马光想到或许是王安石知道自己请郡的消息后,也用这样的方式来挽留自己吧。
介甫此人一向性高自负,故而才婉转至此。
司马光想到这里心底微微有些高兴道:“我之所以请郡,便是要全了与介甫这一段几十年来的交情,并非为了其他啊!”
章越听得出司马光也有想与王安石修好之意,趁着二人还未真正撕破脸,司马光说我自己主动退一步,日后咱们相见了还有交情在。
章越听了可惜,真正不让你司马光走的不是王安石,而是官家啊!这才是自己这一趟找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第(2/3)页
发作了一首诗,极目王畿四坦然,方舆如地盖如天。始知恃险不如德,去匀胜残已百年。”
章越揣摩诗中的意思,在德不在险是吴起说的。
但在宋朝时,宋太祖赵匡胤觉得汴梁四通八达无险可守,打算迁都洛阳。
当时后来的太宗皇帝赵光义反对用了一句‘在德不在险’。
赵匡胤因这句话放弃了迁都。
司马光这首诗说得就是这件事,在王畿汴京往四面极目远眺,都是一片平坦的平原,大地好似四四方方的车舆天就是一个盖子。
我如今才明白了太宗那句在德不在险的意思,我大宋立国百年都是靠得这句话啊。
政治家作诗当然不是随随便便作的,都有抱负以及抒发政治意图在其中。
司马光去视察黄河时,正好他与王安石因为延和殿理财的事刚刚吵完,之后经过章越提议在两制以上官员中又吵了一番,最后司马光当然是输了。
连官家也帮着王安石。
司马光这首诗重提在德不在险,也就说祖宗百年来的制度一直运行的好好的,官家和王安石干嘛一定要变呢?
治理国家仁德才是第一位,至于险要与民不加赋国用足什么的都是术,而不是道啊。
舍道而求术,可乎?
章越向司马光道:“内制,仁德是为儒家之术,先王之道,除了仁德二字,可有其他?”
司马光看向章越反问道:“仁德夹杂了其他还是仁德吗?”
章越当场领教了司马光的口才,于是亦反问:“那么内制又如何看董子(董仲舒)和扬子(扬雄)呢?”
“他们是不是儒呢?”
“董子引法入儒,扬雄引道入儒,魏晋时的玄学,便是引老庄入儒。”
“我听说提点广南西路刑狱的周濂溪(周敦颐)以及他的学生程正叔(程颐)之学,他们讲究性命之学,这在以往我等儒生是连想也想不到,我想日后有人引释入儒也不奇怪。”
“仁德可以是道,这不可以变的,但术却可以变!”
章越讲了一番,然而司马光却并不认同章越的说法。
章越也没打算说服司马光,这不是人可以办到的事。
他继续道:“内制此番视察河工所主张的建约之策,朝廷已是允了,内制可知是谁推动此事的?”
司马光建议在河上建丁字坝,逐步减少北流流量,让北流的黄河慢慢自淤,同时加大东去的流量。
“此案正是王介甫在御前大力支持的。”
司马光没料到竟是王安石支持的。
司马光想到或许是王安石知道自己请郡的消息后,也用这样的方式来挽留自己吧。
介甫此人一向性高自负,故而才婉转至此。
司马光想到这里心底微微有些高兴道:“我之所以请郡,便是要全了与介甫这一段几十年来的交情,并非为了其他啊!”
章越听得出司马光也有想与王安石修好之意,趁着二人还未真正撕破脸,司马光说我自己主动退一步,日后咱们相见了还有交情在。
章越听了可惜,真正不让你司马光走的不是王安石,而是官家啊!这才是自己这一趟找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