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寒门宰相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五百六十五章 论王安石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道:“官家转对时,见官陈习,陈习肆意评论大臣过失,谏官上疏欲贬其官。王介甫训斥谏官,还言当初真宗终不闻大臣之奸邪佞巧,这是我从老师那亲耳听来。”
  刘安世是司马光的门下,听他议论便知司马光对王安石所举之事有多少不满了。
  苏辙尚且顾虑着不发一词,自己与兄长刚到京师,不易对执政大臣有什么评价。
  但苏轼已是道:“当年先父作辩奸论时,我与舍弟都嘻其甚矣,觉得评论太过。今日听诸公议论,方知先父见事之明。”
  “王介甫为政颇有斯人用其小数以欺天下,但天下之人如今都莫知莫觉,恐怕后人必有秦时无人之叹。”
  秦人之叹出自杜牧的阿房宫赋。
  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,后人哀之而不鉴之,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!
  苏轼此言道出后,苏辙也是急了,兄长这话说了不是再度得罪了王安石么?
  不过苏辙转念一想,这辩奸论是苏洵最后一篇文章,在京师中流传极广,虽没有指名道姓,但都知道是谁。王安石当时哪怕身在金陵也肯定是看过了,并知道所指是谁。
  他们兄弟与苏洵都没想到王安石不仅获得启用,如今还官至参知政事了。
  “子由如何看呢?”
  刘恕,孙觉都看向了苏辙。
  苏辙素来少言寡语,与兄长是完全不同的性子。
  苏辙想了想也决定说出自己政见:“齐风甫田有云,无田甫田,维莠骄骄。无思远人,劳心忉忉。为田甫田者若力所未逮,则田耕不好,倒不如不耕田,思远人若自身德不足,倒不如不思。”
  众人听了苏辙的话都是点头,苏辙言不轻发,但所言都是振聋发聩的。
  苏辙道:“若要耕田需从小田而起,若小田可耕,那么再耕甫田不迟。若要远人服之,倒不如先让近人服之,如此远人自来。”
  “如今国用不足要理财,如力小而耕甫田,而要威服西夏辽国,但不如先亲爱百姓。”
  “这先后之序,不过这财者为国之命,万事之本,关系天下之存亡,也难怪今上忧急如焚至此。”
  苏辙此话一出,刘安世不由老脸一红。
  苏辙与刘安世的区别,一個是关起门来认为天下太平,一个则是认为如今天下真的到了存亡旦夕之时。
  孙觉听了点点头问道:“那么子由认为当今之计如何呢?”
  苏辙道:“就好比载物与车马的关系,车马为财物,载物好比于事。我们作为驭者常常轻其事而使其马,其实只要车轻其物,如此马自然而然便有余力,何惧江河不能跋涉?”
  “辙以为开国之初天下岁入缗钱千六百余万,已是两倍于唐室矣。而天禧之末,所入又增至二千六百五十余万缗。嘉佑间,又增至三千六百八十余万缗,为何岁入越多,国用却越不足呢?”
  “由此可知,要治天下当务之急,不在于如何丰财理财,而在于如何减少害财,天下害财者有三,冗兵,冗吏,冗费……”
  苏辙说了这一番话后,众人都是深以为然,连刘安世也是佩服不已。
  众人纷纷言道:“子由这一番话不该与我们说,而应当上疏谏之官家才是。”
  苏轼苏辙兄弟对视了一眼,苏轼看得出自己弟弟确实有这个意思。
  从当初制举被王安石拒绝草诏后,苏辙过得很不如意,这些年一直都蛰伏,通读史书寻求治道,积蓄的力量已经很久很久了。
  身为兄长苏轼知道苏辙其实一直都在等着一个机会,一个一飞冲天,一鸣惊人的机会。
  苏轼知道弟弟的心思,于是抚了抚苏辙的背,示意对方不要顾虑太多,也不用担心妨碍到哥哥我。
  “但也不知道官家采纳不采纳?贸然进言会不会触怒官家,当初范文正公上疏便被吕夷简称之为干政。”
  孙觉笑道:“你们不用在此猜测,一会章度之来了,你们问问他便是了。”
  刘安世又惊又喜道:“章待制也要来吗?”
  孙觉点点头笑着道:“如今度之出入宫掖,每日都可以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