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架
兰若蝉声
导航
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十五章 庭深廊曲报德寺 源远流长华夏觚
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2/3)页
白什么意思,但是一看下面的篆字,哎,到是和这些符号颇有些神似。

  那个篆字他却是认得的,“哦,下面这个乃是‘滕’字。”

  “不错,你可知他的意思?”

  “《尔雅·释诂》云,滕,虚也。

  取升腾之意。这个篆字左为天梯,右为水气升腾,这个字实为羽化飞升的寓意。”

  那人听罢颇感错愕,

  “哦?

  很好,你和我之前见的中原人不大一样。

  他们被汉代之后的经典影响多了,难免有些,有些迂腐,望字不知其本。

  哈哈,你很好……

  嗯,你可知道上面这几个鲜卑字是什么意思么?”

  庆云摇了摇头,“我并不识得鲜卑字,不过感觉这几个字的结构和滕字有些渊源。”

  “不错,这几个字就是鲜卑文的‘长生天’,读作滕格里。”

  (笔者案,其实这时的鲜卑文写法近突厥文,和现代蒙文并不相似,腾格里在突厥文中的写法就是一个对称的飞升图案。鲜卑是一个多部落混成族群,它与之前的匈奴东胡,之后的突厥蒙古契丹都有渊源,以后有机会再做详细展开。)

  “啊?道友的意思是?”

  那人并不答话,又在纸上写了“单於,阏氏”四字,

  “小道友,你可知道这四字来历?”

  庆云一看,嘿,他还真知道。

  这两个词啊,以前听陈叔解过,

  “单者,大也。

  於,为叹词,古同呜。

  单於就是大王。

  阏也是叹词,通焉。岁星阏逢即焉逢。

  氏古读支,山崩意也,今音虽易,训诂从支。

  所谓焉氏,是因为上古女子无氏,须从夫氏。而王族无氏,以国为氏。夫无氏,后焉有氏?

  故云阏氏。”

  那人连连点头,又写下“鲜卑”两字,

  “这两个字,道友可解得?”

  庆云心道,鲜卑不就是北魏王族拓跋氏部落入关前的族名吗?

  这也要解,什么意思?

  难道这鲜卑两字能用中原文字解读不成?

  “这,鲜,鲜者,

  哦,我知道了,《易》云蕃鲜,鲜者明也。

  卑者下也,鲜卑者,光明之下也。”

  五经之中,庆云最熟得就是《易经》了,这脑子里一转,直接就吧《易经》解抬了出来。

  “道友果然是个妙人。

  鲜卑本出鲜卑羌海,也就是现在的西海(笔者案:现在已经叫做青海湖了),鲜卑秃发部领地。

  后来我们当中有一些部落追逐水草迁徙到了东北,大鲜卑山地区。

  所谓鲜卑,就是阳光遍洒之下,广袤荒芜的土地。(笔者案,今西伯利亚,西文语源即鲜卑利亚。)”

  “可是,可是贫道听说鲜卑来源本是胡语,意思是,后土。难道这种说法有误吗?”

  “道友这个问题问的好。

  我们先把胡语一说放在一边。

  这天尊地卑,本来就是《经》《典》之说。

  刚才我不是也提到,这鲜卑就是广袤荒芜的土地吗?

  那么说鲜卑等同后土,也不算什么错误。

  然后我们再说这胡语,何畏胡?

  华夷五方,以中原为尊,王关内者华,农耕者华,奉礼者称华夏。

  所谓黄天后土,是黄帝得了中原他便是天,四荒为卑。

  有娀氏出不周以北,其后为商。

  蜚廉杂蓋夷虘戎,其后为秦。

  而匈奴诸部乃夏后苗裔,何以称胡?”

  “这,这。道友的意思,是没有华夷的分别吗?”

  “当然不是。

  所谓部落,族人,是关外游牧的概念。

  而浩瀚中原,自始皇帝同仪并轨,率土之滨,莫非王臣,海内一族。

  关内之蛮,所谓山越陆浑,和在户之民,所别无非教化。

  我泱泱华夏,魂是礼仪文化,化外之民入关慕从,三代以后,焉别你我?安辨华夷?

  自司马氏衣冠南渡,江北之民十之八九三代以内均有胡人血统。

  中原贫者娶胡女传宗代,寡者嫁胡婿守田产,比比皆是,胡夏又当如何区别?”

  “可是胡人体态,样貌,于我中原人大有不同,焉能没有分别?”

  “大有不同?

  尧眉八彩,

  舜目重瞳,

  孙仲谋碧眼紫髯。

  狐姬生重耳,

  渠戎乱秦纲,

  秦晋之人多长大,又如何解释?”

  “这……”

  那公子说得兴起,一抖鹤氅,换过一张纸,又捉起笔,在纸上狠狠画了一横,

  “无论现在世上人类千颜百态,上古之古总有一个元始。”

  然后他又在旁边画了两横,

  “在历史有蛛丝马迹可寻之时,世上只有两个部落。

  一出高枷索,即古胡天‘马自达’,

  一出昆仑墟,即长生天‘滕格里’,

  二部以不周为界。

  所以在上古神话当中,有的说不周在西北,有的说不周在东南。

  然而不周既是是葱岭,它一直在那里。”

  那狼毫斗转,又划出三道,

  “昆仑之墟,燧人氏祖庭,在昆仑不周之间,是我华夏的起点。

  那里逐渐形成三个大族。

  一曰昆仑,昆仑曰天,是为天皇,昆仑有一十二部,以伏羲为长。

  二曰拓跋,拓跋曰地,是为地皇,拓跋有一十二部,以女娲为长。

  三曰崆峒,崆峒曰人,是为人皇,崆峒有一十二部,本以神农为长。

  后有黄帝,一统崆峒十二部,人皇之势,冠绝三皇,故尊为泰皇。”

  (笔者案,本节信息量大,喷点多。笔者自知将黑。不过之后尽量在黑板上敲回来,如果有圆不回来的,大家再往死里喷,君子协定,可好?)

  鹤氅公子三字写罢,笔并没有停,又大大地写下“九州”二字,

  “道友可知何为九州?”

  庆云这是终于有机会插上话了,这节他当然知道,

  “哦,九州。夏帝禹分华夏为九州而治,取其贡赋,曰青、豫、徐、扬、荆、梁、雍、冀、兖,是为九州。”

  那鹤氅公子摇了摇头,叹道,

  “道友所说不过是禹贡九州,当年禹王仿昆仑九州之制的格局。

  然而整个禹贡九州,之不过是古昆仑九州的一个州。”

  庆云听罢大奇,可是他没听说过什么昆仑九州,此时无法反驳啊,那还不如做个乖学生,就听吧。

  于是便向鹤氅公子投以渴望的目光,并不打断。

  “《河图》曰:‘天有九部八纪,地有九州八柱。’

  东南神州曰晨土,

  正南昂州曰深土,

  西南戎州曰滔土,

  正西弇州曰开土,

  正中冀州曰白土,

  西北柱州曰肥土,

  北方玄州曰成土,

  东北咸州曰隐土,

  正东扬州曰信土。

  这一节,邹子曾经引入阴阳正说,还补充了九州之外裨海环之的说法。

  在中原史《后汉书·张衡传》中也有所引用。

  所以我们现在所谓禹贡九州,中原所谓赤县神州之地,不过昆仑所记一州而已。”

  纸上墨香一凝,“三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