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章 城内琐事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第(1/3)页
次日末时,在赊月城停留已有三日的张麟轩总算是见到了自家兄长,而众人也终于离开驿馆,来到了这座位于赊月城中心的城主府。
在北境三州之中,总计设立了一十三处城主府,其中坐落于赊月城中的这座府邸被三州军民誉为规模最小,花钱最少的城主府,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最不像城主府的城主府。远远观望,与一座普通富贵人家的老宅一般无二。
身为一城之主的张麟燚不仅需要亲自推门,合门,而且还需要亲自帮着众人上茶,着实与自己的身份有些不符。至于一位城主大人为何如此寒酸,自然还是因为他张麟燚自身的原因。
当年老王爷刚刚就藩于北境,除军中之事以外,当时北境三州的所有大小皆是由那位苏先生打理。按照那位苏先生当时对于三州之地的规划,首先要在三州之内选出二十四座城池,从而一举建立出二十四座大小不一的城主府。对于如此劳民伤财之举,当时的镇北王却连问都不问,足可见其对那位苏先生是何等的信任。
而苏先生此举虽然看似有罪于当下,可却是在为了日后的数十年,乃至数遍年谋划。先生落子,最为慎重,讲究与细微之处,察常人所不能察也。苏先生之举意在先行占去地利的前提之下,从而再以天时之数占尽天时之利,之后行治国安邦之法,从而帮助镇北王在民众一事上彻底统一北境三州,然后再以此作为根基,渐渐地为王府凝聚出一股人和气象。
届时天时,地利,人和三者皆在王府这边,然后便可以转过头来,放开手脚对付那些昔日里在三州境内作威作福的所谓山上仙人,从而真正意义上地统一北境三州。日后数百年之内,只要没有什么大的变故,那么北境各处便可在此期间完全呈现出一幅太平景象。
大旭萧氏,自先祖皇帝萧晨时起,便一直有制衡山上宗门的想法,可直到当朝皇帝萧衍执政期间,那位文和君来到大旭朝堂之后,方才开始有所行动,而这位苏先生却是真正意义上,有想法,便即刻行动之人,是北国之中,以山下王朝手段制衡山上宗门的第一人。至于在苏先生之后的京都许诺,其对付山上宗门修士的诸多手段也多有借鉴苏先生的地方。
只可惜,天不遂人愿。内忧未定,外患又起,苏先生不得不暂缓此事,去往镇北城边关匆匆布局,建立巡守司,与荒原对峙数年。
对峙期间,苏先生不惜以身死位代价,打弯了北境之内诸多旧世族的背脊,让其臣服于镇北王府。此事之后,苏先生果然如其所料般的身染重病,药石之物,全无用处,陷入必死之局。
病榻之上,面色苍白的谋士,提笔而书,在一日一夜之内,作行军策一十二篇,治政策一十三篇,留给日后的北境之主。城前之战三日前,一代谋士,就此落幕,黯然陨落于镇北军中一座普通的军帐之内。
而苏先生生前的建立二十四座城主府的打算,也因此被渐渐搁置,直到韩先生受邀来到北境,此番谋划才得以重新开始。不过居住在王府后院竹楼内的那位韩先生却对此稍作了一些改动,将原本的二十四座变为一十三座。
韩先生认为天时,地利,人和三者之中,后两者相较而言更为重要。因为涉及到天时之事,在所难免地要“听天由命”,但后两者却是自己可以真正决定的东西,于是便没有急着修建。只是将其安排给了那被选中的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第(1/3)页
次日末时,在赊月城停留已有三日的张麟轩总算是见到了自家兄长,而众人也终于离开驿馆,来到了这座位于赊月城中心的城主府。
在北境三州之中,总计设立了一十三处城主府,其中坐落于赊月城中的这座府邸被三州军民誉为规模最小,花钱最少的城主府,换句话说就是一个最不像城主府的城主府。远远观望,与一座普通富贵人家的老宅一般无二。
身为一城之主的张麟燚不仅需要亲自推门,合门,而且还需要亲自帮着众人上茶,着实与自己的身份有些不符。至于一位城主大人为何如此寒酸,自然还是因为他张麟燚自身的原因。
当年老王爷刚刚就藩于北境,除军中之事以外,当时北境三州的所有大小皆是由那位苏先生打理。按照那位苏先生当时对于三州之地的规划,首先要在三州之内选出二十四座城池,从而一举建立出二十四座大小不一的城主府。对于如此劳民伤财之举,当时的镇北王却连问都不问,足可见其对那位苏先生是何等的信任。
而苏先生此举虽然看似有罪于当下,可却是在为了日后的数十年,乃至数遍年谋划。先生落子,最为慎重,讲究与细微之处,察常人所不能察也。苏先生之举意在先行占去地利的前提之下,从而再以天时之数占尽天时之利,之后行治国安邦之法,从而帮助镇北王在民众一事上彻底统一北境三州,然后再以此作为根基,渐渐地为王府凝聚出一股人和气象。
届时天时,地利,人和三者皆在王府这边,然后便可以转过头来,放开手脚对付那些昔日里在三州境内作威作福的所谓山上仙人,从而真正意义上地统一北境三州。日后数百年之内,只要没有什么大的变故,那么北境各处便可在此期间完全呈现出一幅太平景象。
大旭萧氏,自先祖皇帝萧晨时起,便一直有制衡山上宗门的想法,可直到当朝皇帝萧衍执政期间,那位文和君来到大旭朝堂之后,方才开始有所行动,而这位苏先生却是真正意义上,有想法,便即刻行动之人,是北国之中,以山下王朝手段制衡山上宗门的第一人。至于在苏先生之后的京都许诺,其对付山上宗门修士的诸多手段也多有借鉴苏先生的地方。
只可惜,天不遂人愿。内忧未定,外患又起,苏先生不得不暂缓此事,去往镇北城边关匆匆布局,建立巡守司,与荒原对峙数年。
对峙期间,苏先生不惜以身死位代价,打弯了北境之内诸多旧世族的背脊,让其臣服于镇北王府。此事之后,苏先生果然如其所料般的身染重病,药石之物,全无用处,陷入必死之局。
病榻之上,面色苍白的谋士,提笔而书,在一日一夜之内,作行军策一十二篇,治政策一十三篇,留给日后的北境之主。城前之战三日前,一代谋士,就此落幕,黯然陨落于镇北军中一座普通的军帐之内。
而苏先生生前的建立二十四座城主府的打算,也因此被渐渐搁置,直到韩先生受邀来到北境,此番谋划才得以重新开始。不过居住在王府后院竹楼内的那位韩先生却对此稍作了一些改动,将原本的二十四座变为一十三座。
韩先生认为天时,地利,人和三者之中,后两者相较而言更为重要。因为涉及到天时之事,在所难免地要“听天由命”,但后两者却是自己可以真正决定的东西,于是便没有急着修建。只是将其安排给了那被选中的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