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百二十三章 军粮盗卖的难处
『如果章节错误,点此举报』
官粮储备仓的盗卖情况难以禁绝,除了这些原因外,还有一个原因,乃是官粮储备仓里面的粮食,最终的去处是灾民,普通的老百姓要与官吏计较已是千难万难,而受到天灾的老百姓,只要官吏随便给点吃食以作果腹,让他们不致饿死已是千恩万谢,又怎么会计较这些粮食的质量和多少呢,举凡有一口吃的,就不会有什么意见的了。
如此一来,就更是助长了这些盗卖粮仓里面粮食官吏的气焰,只要稍有手段,随便弄来粮仓储量一半或是十分二三的粮食,极端点来说甚至弄来十分一多点的粮食,就能应付天灾过后一段时间内的赈灾任务,只要赈灾有那么一两个月到三个月,自然可以向朝廷禀报,灾民众多,赈灾之米粮将尽,请朝廷拨下米粮,就算朝廷一时三刻没有粮食下拨,这个时间也差不多到下一季的粮食收上来了,这样就可以撑到朝廷下拨粮食或是朝廷无粮下拨然后停止赈灾之时。
这些赈灾的真实情况,其实在《铁齿铜牙纪晓岚》里面和珅和大人与纪晓岚那段震惊观众三观的“救民先救官”、“易子而食,手中有载,可是亲眼目睹,方知孩童在饿极的人眼中只是一堆肉”、“清官如凤毛麟角,贪官如黄河之沙”对话里面说得很清楚了。
【看书领现金】关注vx公 众号【书友大本营】 看书还可领现金!
尤其里面那句“灾民还算是人吗?”,虽然听上去似乎有点残酷没人性,但在古代却算是相当真实的了,历朝历代的朝廷,只要下面的官员能够赈灾给力,天灾发生过后没有灾民作乱,基本上都会给予褒奖,而不去追究赈灾粮仓里面的粮食是否存在亏空。
由此,这些盗卖粮仓中粮食的官吏,都是深悉对上和对下的套路,故此方会如此大胆去做下此等亏空之事,皆因此事风险有限,获利巨大。
但是军粮储备仓就跟官粮储备仓完全不一样了,首先军粮乃是直接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事情,所以军粮储备仓里,官吏及看守之士卒,基本都是军中之人,也就是军粮储备仓内,行的乃是军法,而军法可是历来都以严苛闻名的,就犹如唐代兵书《虎钤经·军令第九》里面说的“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”,可谓是动不动就是死罪。
故此历朝历代,除非是到了朝代末期,一切成法都已破败不堪,不然的话,军队这个系统都是能够保持一定的独立性,不会那么容易被腐蚀掉的。
何况历来皇帝,奉行的都是文武分治之法,务必使武将和文臣互不咬弦,方便皇帝在其中安然无恙地进行平衡之策,由此,军粮储备仓的官吏,很难以像官粮储备仓的官吏一样,上下勾结、沆瀣一气,因为一旦有事,朝廷派来调查的钦差大臣,肯定是文臣,这班军中之人,可没有什么消息渠道提早得知消息以作准备,也没有相应人脉用来搪塞敷衍啊,等待盗卖军粮者的下场只能是死路一条。
接着就是军粮的去处,顾名思义,军粮最终的去处就是军队,而军队什么时候需要到军粮储备出取用军粮呢?
一就是大军开拔,二就是大军日常所用,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,对想盗卖军粮敛财的人来说,都是一个大难题,也是杜绝盗卖军粮的主要原因了。
大军开拔,肯定受到朝廷所命,通常都是皇帝和朝中重臣统一意见后下令的,而大军开拔,是有时限的,一般就是十数日到一个月不等,可没有半年或者数年时间让人操作,以弥补亏空啊,而且大军开拔受朝廷老大所命,若有任何差池,那位老大可是会要命的,这可就不好玩了。
官粮储备仓的盗卖情况难以禁绝,除了这些原因外,还有一个原因,乃是官粮储备仓里面的粮食,最终的去处是灾民,普通的老百姓要与官吏计较已是千难万难,而受到天灾的老百姓,只要官吏随便给点吃食以作果腹,让他们不致饿死已是千恩万谢,又怎么会计较这些粮食的质量和多少呢,举凡有一口吃的,就不会有什么意见的了。
如此一来,就更是助长了这些盗卖粮仓里面粮食官吏的气焰,只要稍有手段,随便弄来粮仓储量一半或是十分二三的粮食,极端点来说甚至弄来十分一多点的粮食,就能应付天灾过后一段时间内的赈灾任务,只要赈灾有那么一两个月到三个月,自然可以向朝廷禀报,灾民众多,赈灾之米粮将尽,请朝廷拨下米粮,就算朝廷一时三刻没有粮食下拨,这个时间也差不多到下一季的粮食收上来了,这样就可以撑到朝廷下拨粮食或是朝廷无粮下拨然后停止赈灾之时。
这些赈灾的真实情况,其实在《铁齿铜牙纪晓岚》里面和珅和大人与纪晓岚那段震惊观众三观的“救民先救官”、“易子而食,手中有载,可是亲眼目睹,方知孩童在饿极的人眼中只是一堆肉”、“清官如凤毛麟角,贪官如黄河之沙”对话里面说得很清楚了。
【看书领现金】关注vx公 众号【书友大本营】 看书还可领现金!
尤其里面那句“灾民还算是人吗?”,虽然听上去似乎有点残酷没人性,但在古代却算是相当真实的了,历朝历代的朝廷,只要下面的官员能够赈灾给力,天灾发生过后没有灾民作乱,基本上都会给予褒奖,而不去追究赈灾粮仓里面的粮食是否存在亏空。
由此,这些盗卖粮仓中粮食的官吏,都是深悉对上和对下的套路,故此方会如此大胆去做下此等亏空之事,皆因此事风险有限,获利巨大。
但是军粮储备仓就跟官粮储备仓完全不一样了,首先军粮乃是直接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事情,所以军粮储备仓里,官吏及看守之士卒,基本都是军中之人,也就是军粮储备仓内,行的乃是军法,而军法可是历来都以严苛闻名的,就犹如唐代兵书《虎钤经·军令第九》里面说的“十七条禁律五十四斩”,可谓是动不动就是死罪。
故此历朝历代,除非是到了朝代末期,一切成法都已破败不堪,不然的话,军队这个系统都是能够保持一定的独立性,不会那么容易被腐蚀掉的。
何况历来皇帝,奉行的都是文武分治之法,务必使武将和文臣互不咬弦,方便皇帝在其中安然无恙地进行平衡之策,由此,军粮储备仓的官吏,很难以像官粮储备仓的官吏一样,上下勾结、沆瀣一气,因为一旦有事,朝廷派来调查的钦差大臣,肯定是文臣,这班军中之人,可没有什么消息渠道提早得知消息以作准备,也没有相应人脉用来搪塞敷衍啊,等待盗卖军粮者的下场只能是死路一条。
接着就是军粮的去处,顾名思义,军粮最终的去处就是军队,而军队什么时候需要到军粮储备出取用军粮呢?
一就是大军开拔,二就是大军日常所用,而无论是哪一种情况,对想盗卖军粮敛财的人来说,都是一个大难题,也是杜绝盗卖军粮的主要原因了。
大军开拔,肯定受到朝廷所命,通常都是皇帝和朝中重臣统一意见后下令的,而大军开拔,是有时限的,一般就是十数日到一个月不等,可没有半年或者数年时间让人操作,以弥补亏空啊,而且大军开拔受朝廷老大所命,若有任何差池,那位老大可是会要命的,这可就不好玩了。